攝影的減法


在你往下讀之前,先好好讀相片。

--

敢這樣組合環境及model滿厲害的。

我第一眼落在model的臉上,接著看到帽子,再來沒有看到衣服,而是關注在後方清晰的建築背景,走到手上的報紙,再落到右下角的報紙,往上看才知道這還有賣明信片,看來是個報攤(這種東西可能在六零年代巴黎街頭常見,我可沒見過),最後才停在服飾上頭,停很久,走不開。

這環境其實滿亂的,建築物、明信片、報紙…… 但是手上的報紙與建築的亮度反差差不多,基本上屬於同一區塊,右邊雖然也亂,但是由於左邊較亮,視線權重就會增加,所以視線很難跳過model直奔報紙攤,那麼黑色的帽子、白皙的臉龐變得十分顯著,何況人類視覺本來就會習慣多看臉或先看臉,這不用搞什麼大光圈,反而利用清晰、複雜的環境將單純的人像強烈的凸顯出來。

因為人眼雖然單點掃描在看世界,但暫存記憶其實很強,我們看的下去麥可貝的電影就是很好的證據……

這絕對是安排的,或者挑選出來的,這麼講不過份,畢竟一望即知時尚攝影,但是這種以複雜環境填滿畫面的作法絕對是刻意的,證據就在於,整個畫面都沒有純白、純黑或淺黑面積大過model的臉、帽子或衣物。除了刻意安排,為什麼也可能是刻意挑選出來的?從相片來看,這是66中片幅印樣的其中一格,尚未經過裁切,底下有很明顯景深外的……桌面?我不知道是什麼,但總歸是不在計畫內的,應該是後人整理出來才放到網路上的。

要知道這是 Duffy 的作品,是在 vogue 的工作,沒挑出來,就表示雜誌編輯不要,不過這跟我讀相片讀的很爽是二回事。

最後,儘管視覺會發散、儘管會遊走,終究還是會回到model來,除了環境的襯托,手上的報紙也是關鍵之一,在凝結動態的瞬間,有抽動速度高於快門的殘像,從報紙的動態、抽折方向來看,視線最終還是會回到model,我們的視線總是被這樣玩弄的。

Photo by Brian Duffy,一位在六零年代發展 documentary fashion photography 的攝影師,現在我們看到屌的時尚攝影泰半是在model半動態的瞬間捕捉,這人是先鋒。



RECENT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