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本博司的西洋鏡與薛丁格的貓 - 談Hiroshi Sugimoto: Dioramas攝影集 part 2
對於中文讀者來說,集子題目比較陌生,但是diorama一詞在英文解釋是:a model representing a scene with three-dimensional figures, either in miniature or as a large-scale museum exhibit. 在一個箱形空間中,放上繪製的平面影像作為背景,將標本、蠟像、器物、造景以不同距離擺放製造出前中後景,配合燈光,以假亂真,身歷其境。
在查找資料過程中,GOOGLE翻譯做「西洋鏡」,很古典,想想也是很貼切。
所以diorama本質上是假的,但企圖以假亂真。在科博館地球環境廳的芸芸眾生常設展就是典型的diorama,小時候我就很喜歡待在芸芸眾生展區,那種虛幻帶有真實,而且是整個科博館最講究燈光的展區。雖然diorama企圖以假亂真,但觀看者總知道這是假的,放在集子標題正所謂開門見山,所以若要讓讀者掉進真假之際,攝影者的策略就是得拍的很靠近純真,但不能為純真,最好就是一條漸近線。
不能為純假無需多加琢磨,因為拍攝diorama是拍攝diorama,但終究不是博物館的導覽手冊,導覽手冊所載的必然為純假,讀者甚至可以看到照片上有欄杆、說明看板之類的,因為那說明的是展區,不是杉本博司要讀者陷入的觀看方式。所以在形式上可見diorama的光線是經過編輯的,不完全是原生的diorama展覽布光,在編輯處理也可見攝影者刻意的捨棄掉不少細節,在純真及純假的二端,杉本博司選了一條純真的漸近線,所以我們要問的是:是什麼讓真假體驗成為了一條漸近線?
關鍵還是在於diorama本身。當攝影者不用長焦鏡頭模擬野生動物攝影的時候,集子所呈現的形式基本上就是diorama在博物館現場的視角,注意,這裡說的是視角,不是狀態,狀態已經被框和編輯所改變了,但就視角來說基本上跟我們親臨現場已經相差不遠了,而身為現代人類的我們,都知道那樣的角度、那樣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我們怎麼可能待在獅群旁邊遠眺、怎麼可能身處高海拔密林、怎麼可能潛水於古生代海洋、怎麼可能在露西身旁一同前行......還不只這些內容,杉本博司大可以將背景做得更真,將細節做得更足,但他將背景做得如同淡墨,將細節解析度降低(絕對是降低,因為他用的是大型相機),點出這些之後,這本集子突然變得很假。
但是剛翻開的時候感覺很真。
所以攝影者成功了,讓讀者開始使用攝影者的觀看方式,以致於陷入了介於真和假之間的世界,對我來說這很有趣,物理學家為了解釋薛丁格的貓為什麼不存在於生和死的疊加態,進行了多次臆想實驗,而攝影卻能夠做到觀看疊加態,很扯,很迷人,藉由框和編輯,竟能做到這種事情。
(待續)
在查找資料過程中,GOOGLE翻譯做「西洋鏡」,很古典,想想也是很貼切。
所以diorama本質上是假的,但企圖以假亂真。在科博館地球環境廳的芸芸眾生常設展就是典型的diorama,小時候我就很喜歡待在芸芸眾生展區,那種虛幻帶有真實,而且是整個科博館最講究燈光的展區。雖然diorama企圖以假亂真,但觀看者總知道這是假的,放在集子標題正所謂開門見山,所以若要讓讀者掉進真假之際,攝影者的策略就是得拍的很靠近純真,但不能為純真,最好就是一條漸近線。
不能為純假無需多加琢磨,因為拍攝diorama是拍攝diorama,但終究不是博物館的導覽手冊,導覽手冊所載的必然為純假,讀者甚至可以看到照片上有欄杆、說明看板之類的,因為那說明的是展區,不是杉本博司要讀者陷入的觀看方式。所以在形式上可見diorama的光線是經過編輯的,不完全是原生的diorama展覽布光,在編輯處理也可見攝影者刻意的捨棄掉不少細節,在純真及純假的二端,杉本博司選了一條純真的漸近線,所以我們要問的是:是什麼讓真假體驗成為了一條漸近線?
關鍵還是在於diorama本身。當攝影者不用長焦鏡頭模擬野生動物攝影的時候,集子所呈現的形式基本上就是diorama在博物館現場的視角,注意,這裡說的是視角,不是狀態,狀態已經被框和編輯所改變了,但就視角來說基本上跟我們親臨現場已經相差不遠了,而身為現代人類的我們,都知道那樣的角度、那樣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我們怎麼可能待在獅群旁邊遠眺、怎麼可能身處高海拔密林、怎麼可能潛水於古生代海洋、怎麼可能在露西身旁一同前行......還不只這些內容,杉本博司大可以將背景做得更真,將細節做得更足,但他將背景做得如同淡墨,將細節解析度降低(絕對是降低,因為他用的是大型相機),點出這些之後,這本集子突然變得很假。
但是剛翻開的時候感覺很真。
所以攝影者成功了,讓讀者開始使用攝影者的觀看方式,以致於陷入了介於真和假之間的世界,對我來說這很有趣,物理學家為了解釋薛丁格的貓為什麼不存在於生和死的疊加態,進行了多次臆想實驗,而攝影卻能夠做到觀看疊加態,很扯,很迷人,藉由框和編輯,竟能做到這種事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