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步2021|猶復計東西
2020的最後一天,無法免俗的來寫些這一年的事情。今年OBLPHOTOLAB的團隊運作有了自己的節奏,雖然還在摸索中,卻仍然感受到身處團隊帶來的優點,也特別感謝不在正式編制內的所有助力,因為有你們,LAB有了更多的計畫能量、更深層的執行力、更廣泛的內容及形式、貫徹核心觀念。
對外,我們挑明了對過期底片的不屑,論述了對小坪數低總價......抱歉,打字錯誤,是對少格數低總價實質更貴的貼牌底片的鄙視。每月舉辦的暗房參觀活動,每月推出的底片優惠,更貼近市場喜歡的標籤貼紙設計,更親近攝影者的感度貼紙上架。這裡頭隱含了LAB之所以願意打開商業大門的核心觀念,我們從不諱言賺錢,本來就不是非營利組織,然而賺個腦滿腸肥卻也從來就不是我們的想法。
弄點錢,維持軟硬體運作;對影像的狂熱,不需要外部認同。
對內,更進一步完善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的手工沖掃工序,這一點說來話長,確實也跟商業有關,更高效率的進行手工作業,公告不接亂七八糟底片也是重要的一環,維持「走出暗房就是OBLPHOTOLAB製作」的品質標準,這就是對內最基本的要求。而持續解析個別客人拍什麼拍成什麼為何而拍的內涵,歸納個別客人需要的影像調性,並給出器材、底片、曝光、操作及保存建議,上課的時候依程度給予適合的內容強度,並引導出開放自由須以受控為前提的攝影觀,意即就算是要失控,那也是拍攝者決定如此,而非運氣使然。
這些對內,日常運作。
過去一年是否有不如預期的挫敗呢?有的,原訂2021年1月舉辦的影像分享活動就是一例。
絕大多數的影像分享、展覽活動,都會看到作者在作品前侃侃而談,然而生活裡更常遭遇的狀況卻是只有閱聽者和影像獨處,作者是不在身邊的,作者是已死的。如果需要作者來「耳提面命」作品蘊含著什麼,那作品實質上就是不成立的。於是我們發想了一個活動,將作者與作品切割開來,在得知作者何人之前,有將近70%的活動時間,參與者,同時也是閱聽者,只能觀看眼前的幾十張影像,從而發散思維做出真心的評論,甚至是做出腦補,然後收斂起來將影像做出分組,猜猜是哪位參與者所拍攝的。
這活動未能順利舉辦,理由是參與者太少,那就不好玩了。試想,三人參加一人四張共一十二張影像,八人參加一人四張共三十二張影像,哪一種會更能呈現攝影的多樣性?更能指出作者的狹隘或不足?更能帶給作者、閱聽者更多元的刺激呢?
執行這個概念,我們還需努力。而當初談沒五分鐘就一口答應贊助交換靈魂影像分享會場地乃至於酒水的是Handshake hair studio,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貼文,我們要特別說聲感謝。
最後,可以免俗了,我們沒有新年新希望,雖然團隊正式編制僅三人,但這場社會實驗早已安排到若干年去了。我們的 IG: @oblphotolab_tw / FB: OBL Photo Lab,如果對這場社會實驗有興趣的話。
“Excellence is never an accident. It is always the result of high intention, sincere effort, and intelligent execution; it represents the wise choice of many alternatives - choice, not chance, determines your destiny.”
― Aristo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