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 Gruyaert – Edges 《邊緣》 哈利‧格魯亞特

HG 已經七十八歲了,生於1941年,二戰開打的時候他還在喝奶,所以他拍照的時間點已非戰爭年代,在美國攝影史發展來說,他活躍年代的攝影所關心的是環境與人的互動關係,這一點其實跟日本戰後攝影是有關的,即便他是比利時人。關於戰後的日本攝影如何影響其他攝影先進國,可以參閱The Photobook: A History(攝影集史)這套書


話歸從頭,《邊緣》是2019年出版的攝影集,熱騰騰,雖然我在亞馬遜已經可以買到中古書。很多評論說HG是彩色攝影的先鋒,而其實他也是數位攝影的先鋒,早年使用Kodachrome正片,約莫2000年數位攝影抬頭之後,他就已經開始數位/底片兼修,2003年他的LEICA M被偷,改為使用CANON EOS,而且用起變焦鏡頭至今。

但有趣的是,近年的攝影集或展出,主要還是他的早年作品,《邊緣》也不例外,橫跨26年的拍攝時間主要是20世紀80至90年代,若要聊一點器材的話,值得留意的是Kodachrome當時是一狗票人在用,然而翻閱William Eggleston或Alex Webb,會發現同樣底片,但是影像質感卻是差異很大的,是否真會用某一捲底片,由此略窺一二。

《邊緣》Edges 是《岸》Rivages法文版本重新編輯後的英文版本,二個版本封面照片並不相同,但都很切題。《邊緣》Edges 新增了一篇美國雕塑家Richard Nonas撰寫的前言〈模糊邊界〉Blurred Boundaries。英文版的二個標題下的真好,如果想要有個比較接近HG的創作想法的解讀座標,也想要比較「心安」的話,英文版的前言值得一讀。

全書尺寸 23 x 30 cm,屬於中型尺寸,翻頁方式是如日曆般的上翻,這和一般地景照片不一樣,但翻閱之後可以理解,對於「邊緣」的觀看可以是橫向的,然而這會帶有延伸性,如同使用廣角鏡頭,但《邊緣》在描述的是超載的人類生活與邊界存在的模糊性,其邊界可能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濁涇清渭,橫向翻閱讓邊緣帶有延伸性作進行「圈地」讓「邊界內」或「邊界外」在心裡佔上大分量並不恰當。上翻頁作法讓視覺閱讀呈上下移動,正是觀看地平線所採用的視覺方向,也就是說我們反覆觀看、思量的是「邊緣/邊界的本身」,而非邊界內或邊界外。


全書不分章節,多數是上頁留白,下頁單幅留窄白邊,在書頁交界處編有頁碼,留白的上頁亦編有頁碼,以攝影集來說,頁碼帶有相對強烈的暗示:依序閱讀。就內容來說,少數以對頁單幅編排多數是帶有人造、多重邊緣/邊界的照片。

除了自然地景形成的邊緣,照片揭示了更多類型的邊緣/邊界,海濱的圍欄、球類遊戲的二條界柱、跨海大橋、公路路檔,左邊一組上頁描述圍欄、海、人類生活(偽)的邊界,下頁卻讓真實人類跨過圍欄界線,遊戲界柱又隱含邊界符號。右邊一組則是沒想到在跨海公路下還有人類生活的延伸,即便以船為界。最巧妙的要屬右邊一組下頁上緣的窗簾,再次放進了一段邊界,拍攝者與環境仍存在著一段由觀景窗(相機的,或觀景平台的)構成的邊界,這得花心思才會發覺,從而提昇了邊界/邊緣的模糊性。(左:P112 右:P108)

不僅讀者熟知的物品作為邊界存在的符號,就連房屋、斷垣、石墩都是邊界存在的符號。右邊一組照片相當精采,全書139頁,這一組在第66、67頁,在此之前雖然也有上下頁單幅的多重人造邊界,但總會有些認知上「真實的邊界」出現,也就是真正的陸地、真正的海洋交界,而這一組照片完全沒有這些,甚至將邊界從生理認知帶向了心理認知,以作文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是真正的edges開始帶有boundaries意味的「轉」。(左:P70 右:P67)
整體來說,分量較少的上下頁單幅排列方式仍然是攝影集常用的節奏轉變符號,其內容以人造多重邊界衝撞讀者對邊界的認知,然而《邊緣》Edges後半段並沒有一路玩弄類似的邊界來壓迫讀者,而是提出「人類生活的邊界是否水陸分明」的疑問。

天際線邊緣接近尾聲的時候開始多了。(P124)
人類生活真有邊緣嗎?遠方中間那小小二點在書裡很清楚,是船帆。 (P101)
在「轉」之後,「水」開始放到「陸」的下方。 (P99)
看似沒有人煙,但跨過陸地、海洋之後,卻還是有人類存在。(P96)

HG開始加入更多的天空,不斷的調整水、陸、空、人跡的邊緣線位置和分量,不斷的追問邊界是什麼、從何來、在哪裡的問題。最後他以這張照片擺在最末:

而我提出自己的疑問,這也是我反覆觀看此書的方法之一,倒過來看,順序的反轉、圖像的反轉,或許邊界還可以更模糊。(P137)

這「合」了劈頭第一張照片,Blurred Boundaries,邊界似乎是那樣的模糊,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模糊。

全書第一張照片

中文網路的評論寫道「攝影師以清楚的定義,卻模糊地紀錄了何謂邊界:是那些人類和自然生命重疊的界線和生活範圍。」然而全書內容並沒有「自然生命」,看起來更像是刻意抽離自然生命,讓人類生命/生活的擴張感佔據全書,更加不是「以清楚的定義,卻模糊地紀錄」,相對貼切的是「記錄了模糊」,然精準而言其實為「提出邊界何來的問題」。

本書十分精采,在現代攝影逐步以活人畫形式來觀看人類生活的時代,還可以看到這樣OLD SCHOOL的形式,實屬不易,雖說是OLD SCHOOL,《邊緣》 Edges 裡的攝影方式其實是適合現代人學習的,《邊緣》 Edges 也再次的提醒我們,攝影集在動態影像充斥的年代依舊還有許多可能。


RECENT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