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e system 的應用題:以顯影控制或相紙反差級數控制反差?(整體及局部反差 - 辨析篇)

整體及局部反差 - 辨析篇


反差是影像元素的元素,這還不只是影像而已,曝光、顯影、放相、暗房處理,無一不是在反差裡頭尋找適當的匹配。


整體反差(global/overall contrast)描述的是物體、負片、影像或相片的最亮處及最暗處的亮度(brightness)差異,局部反差(local contrast)描述的則是特定區域的最亮處及最暗處的亮度差異,請看下面這張相片,就塑像的額頭(最亮處)與展示櫃牆面(最暗處)來說,這算是張整體反差不低的相片,但如果只看塑像本體或牆面等特定區域,則是局部反差低的。


2004,  Hsinchu

接下來借用 way beyond monochrome 的圖說明高/低反差場景如果沒有配合適當的暗房處理,將會如何折磨我們放相。


高反差場景的顧此失彼:沒有控制反差,不是亮部爆掉,就是暗部黑掉


室內微光、戶外大太陽,窗簾的皺褶在人眼清晰可以見,很典型的高反差場景,現在大多數的曝光、顯影及scan也會很典型的室內暗部黑掉(這是因為曝光不足,不過這邊不討論,因為way beyond monochrome裡頭設定對暗部測光,雖然不討論,但這比顯影和放相還重要,是zone system的根本)、窗簾亮部爆掉。

先看2a及2b,這二張相片都是以暗部為測光,相同顯影條件,並放相在2級反差相紙上,可以發現藉由正常顯影(nomal development)已經沒辦法控制場景亮部細節在2級反差相紙上呈現。即使暗部和亮部的局部反差都算是低的。

進一步分析,2a是以暗部細節為優先考量,所以亮部就爆掉了,2b則以亮部細節為優先考量,暗部也就不見天日了,顧此失彼。但這也表示了無論暗部或亮部都有著豐富細節,只要能夠將二者整合起來,要將場景還原成人眼所見(或者更有想像空間)是不難的。


低反差場景的顧此失彼:沒有控制反差,不是亮部發灰,就是暗部發灰


4a及4b則是低反差場景,這通常出現在裝滿吸頂燈或者間接照明的室內,當然人眼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不然怎麼會想拍?),但要是相片上也這樣「平」,其實是滿無聊的。

二張相片曝光條件一致、顯影條件一致,在正常顯影處理(normal development)下,負片反差低到2級反差相紙無法處理,一整個平。4a是針對牆面放相的亮一點,不過階梯角落就顯的灰灰的,4b是針對階梯角落放相的暗一點,這又變成了牆面顯的髒髒灰灰的。和高反差場景一樣,顧此失彼。

這些顧此失彼都會在放相時折磨暗房人,而且也會折磨攝影人,影像搞出來不像拍攝現場和記憶看到的。

而在整個暗房處理程序,總共有三招可以把這問題搞定:

  1. 調整相紙反差級數
  2. 調整底片顯影條件
  3. 局部加減光(dodging & burning)

累了,《整體及局部反差 - 手法篇》會說明2c、3a、4c、5a是用了哪些暗房手法,下回分解。


P.S. 有關玩弄局部反差及整體反差的樂趣,要說講的完也行,名詞其實也就這篇,要說講不完也行,因為實作來說這就是構圖、創意甚至是所有攝影時觀察力的訓練,請參考這篇文章:反差、反差、反差:從階調到構圖,或者等我繼續寫《攝影的暫存視覺》第二篇⋯⋯



RECENT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