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M2 CLA'd by the Greatest Repair Person in Taiwan
M2 回家了,這次依舊是交給楊惠民師傅進行 CLA,什麼都不用交代,相機包一包寄過去,楊師傅就會好好的為老相機整骨一番。雖然每台相機進廠 CLA,都會把握機會多學習機構上的趣味,但我未曾像楊師傅說的「全拆、裝回去,重複五遍」,對 CLA 當然不甚專精,不過這台 M2 在進廠前就已經讓我使用了一年多,拍了 150 捲,CLA 前後的手感差異倒是十分了解。
前手是買給老婆作為新婚禮物,買來時也是乾乾淨淨,功能正常,但給楊師傅處理之後⋯⋯臚列以下手感差異,以茲提醒自己,再怎樣都要交給老楊 CLA 之後再來使用:
- 過片手感及聲響:CLA 之後,有裝底片和沒裝底片的過片手感幾乎一致,只有底片張力的差異,而且少了過片時的機械雜音,只有快門簾幕剛啟動及定位瞬間聽得到機械運作聲響。
- 快門運作及到位震動:這趟出來感覺快門聲音變大,但運作及到位的些微震動全然消失,反而讓我懷疑起所有聽起來很輕柔的 M 機可能都是快門機構簧力不足,再加上齒輪組卡油卡垢的不完全精確運作,讓簾幕運作無法乾淨俐落。
- 對焦精確度:雖然我習慣以小光圈 F/11 拍攝,但也因為以小光圈拍攝,採取 zone focus,如果真的要花點時間確認對焦,有效的提高確認對焦是否到達定位的速度就得靠觀景窗的清晰程度及測距儀的精確程度,CLA之後,對焦平行於視線的長直線,黃斑中就只會有一個交叉點,而非雙線相疊。
- 底片計數轉盤:這個轉盤讓我又愛又恨,愛的是這造型比其他 M 機的計數視窗美多了,恨的是這機構很容易撥動,平常往包包塞或手臂撥到,數字也就亂掉了,後來乾脆不管這計數器數字,一直拍就是了。CLA 才知道,其實裡頭有一片約莫 0.15mm 的墊圈(片),一般整理的時候容易遺失,這可能造成過片機構無法連動運作,也會造成計數器太鬆,這趟回來,問題解決了,我對 M2 已經沒有可以抱怨的地方了⋯⋯
- 貼皮瑕疵對拆裝鏡頭的影響:有些 M 機貼皮在機身的鏡頭卸裝鈕下方沒有留下空隙,造成鏡頭拆裝困難,甚至會讓卸裝鈕簧片扭曲,我這 M2 前手有重貼皮,不過皮質夠軟,沒留空隙,但沒有這個困擾。
- 內部鋪設黑絨:當然這不是操作手感的範疇,而是屬於對影像的影響,這也是楊師傅很費工的服務之一,聽起來對於影像影響很小,但是底片上面也是有一層抗光暈層,這一層做不好,就會增加耀光機會,鋪設黑絨有其重要性存在。
CLA,豈是一個爽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