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o Camera
餘數相機,是什麼相機?且看 MIT 所公佈的影片:
如果還是一頭霧水,下圖一目了然:
左圖的 Recovered 是餘數相機的最終影像,一般相機則是 Intensity camera 那個鳥樣子。
換句話說,餘數相機直接跳出了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在硬體運作和軟體運算的搭配下,過曝問題就這麼搞定了。有趣的是,這種大躍進不免引來技術與腦袋的討論,在攝影札記 Photoblog.hk 粉絲專頁裡頭就有這麼一句回應:
當年自動對焦技術誕生,我相信都有很多人走出來說「人人都可以當攝影師了」之類的說話。但今天應該沒有人會嘲笑用自動對焦相機的攝影師。說到底,相機只是工具,是攝影師用來表達自己意念的光影畫筆。工具越方便,攝影師就會有更加多時間和空間去專心創作。
真是如此?
越方便,在我看來是更加找不到創作方向,所以得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創作上。不說硬體,說軟體,越強大,通常讓人越調越不知所云,因為輕鬆、方便、什麼都可以調,反而沒有目標,沒有計畫。這不全然是人類的錯,或者創作者笨的可以,影響重大的環境及條件限制的因素經常讓人忽略了。有沒有讀過小說?想想讀過最精彩的小說內容,通常不會是漫無邊際的愛寫什麼寫什麼,不會是主角威能一路過關斬將,必然是有限制的、有框架的,突破框架還不夠精彩,看似突破框架,實則利用框架寫出一番新意的小說才最為出眾,就像 Isaac Asimov 的 Three Laws of Robotics,那真叫一個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