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車路權 | 搖頭集

 


最近有二位朋友在找房子。一位是領薪水的,另一位是做小生意的。和他們的聊天內容不外乎房價和機能,領薪水的三十多歲,生存在台中市,做小生意的五十多歲,生存在宜蘭縣。

掐掐荷包,領薪水和做小生意的對房價的忍受度看起來有差異,但計算收入及城鄉差距之後,會發現他們的忍受度其實差不多。

而他們也同樣的考慮周邊生活機能。領薪水的希望離公司能近一點,也不用多近,騎車半小時以內就行,結果這半小時的這一條線,房價直接跳二倍。做小生意的.....人流不用多,夠老夫妻生活就好,客人停車不違規不造成別人不方便就好,但希望離宜蘭在地超市近一點,別去個超市還要騎車20分鐘。

細節不多提,但會發現底層因素裡頭,「交通」是很重要的。重機上國道,在台灣是一個沒有選票,甚至會掉票的政策,但交通會帶來改變,這種事情早在工業革命蒸汽火車出現就有了,那種改變甚至進入到早期印象派的畫作裡頭,畫家們因著交通便利,去到「更遠」,看到「更快」,感覺「更近」。

所以不是重機上國道而已,就連非封閉式平面道路都應該有所進步,誠實面對台灣機車就是多的事實。我喜歡走路遊蕩,也喜歡騎車遊蕩,拎著一部相機,我可以遊蕩十多個小時。我是行人,也是騎士,最近孩子喜歡坐 mmbcu 去兜風,我就很感慨要抵達可以順順騎的路段,居然要先在台中市區裡頭繞上20分鐘面對一堆難以形容的詭異待轉及路口。

如果我的二位好朋友,有著更好的交通環境,是不是買房子這件事,會讓人更有希望計畫未來,更有動力執行美好呢?

RECENT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