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的增感/減感|說明書
標題上了「說明書」,所以這只是一個幼幼班的問題。
增感/減感,追根溯源是一種調整影像反差的手段。只有定號數相紙的古早年代,直接以顯影處理負片濃度,才是最簡單的影像反差的控制方法。增感/減感,英文寫作push/pull,這其實是較為正確的用詞。無論是理解為「將特性曲線相對靠右的局部斜率上『推』」,或者是「將直方圖相對分佈於右的分佈往右『推』」,都很清楚的表述了push/pull是在調整影像反差。
push/pull固然會影響有效感度(effective film speed),就中文用詞的增感/減感來看,不能算錯,然而push/pull表達了顯影處理是以影響亮部相對顯著的實操現象,因為調整曝光量,無論你是曝光補償或者設定EI(exposure index),主要是調整整個潛像能量的多寡,對於「尚未顯影產生出來的特性曲線」而言,是「垂直上下移動」,這並不影響影像反差。
更不用多說的是,這與「曝光決定暗部」沒有矛盾,因為暗部本就蘊含了比亮部少的能量,顯影劑的還原能力再厲害也沒辦法持續還原。(這裏暫且擱下了fog這種顯影劑對未曝光區域的還原問題)
如果你不浪費人生要假裝很認真的話,這些操作可以簡化:
- 看到沖印店或YT對增感/減感進行解釋,就關閉視窗。
- 無論設定什麼EI,決定曝光時,對暗部測光,或考量暗部優先的測光。
- 如果可以將底片分開處理,視現場光差狀況調整顯影,藉此調整影像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