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測試國外進貨的底片|說明書

        由於遇到一些可笑的事情,和朋友聊到了小型工作室進口底片應該留意的事情,寫一篇。

        寫過一篇文章:「沖片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事實上,由於LAB也有販售耗材,這壓力大概就僅次於沖片,因為那些不是只給我們自己用的,是要給拍照人用的,是要賺錢的。

        目前LAB一律販售分裝片,而分裝片約莫有下列幾個規格:

  1. 1000英呎的彩色/黑白電影底片
  2. 400英呎的彩色/黑白電影底片
  3. 各廠牌的100英呎靜態攝影黑白底片
  4. LAB百元有找的自有品牌黑白底片
        由於成本考量,第2項通常沒有購買,一次買長一點總價高,但算下來一支135成本較低,事所當然。那麼以下分開來講:

1000英呎的彩色電影底片。

        這種底片可能一次進貨是6000英呎,也就是6盤,我們內部工作會從每一盤分出第一支底片,通常是20格,拍攝10格之後,就送進ECN-2標準彩色電影底片藥劑處理,沖洗完畢,觀察負片有無異狀,例如X光波紋、怪異漏光痕跡,如果沒有就會進行掃描。

        掃描工序上,是先以白平衡將片基顏色抵銷,抵銷後就可以在電腦讀到白平衡數據,也就是LIGHTROOM裡頭顯示的「色溫」、「色調」,將二個數值跟前一批正常販售的同款底片白平衡進行比對,看是否落差太大,若是,則表示底片本身可能已經被光污染(通常不會是藥劑,LAB走手工沖洗,對藥劑管理只比分片更嚴格),若否,則可以正常上架。

1000英呎的黑白電影底片。

        這比較輕鬆一點,一樣是從每一盤分出第一支底片,部分拍攝後就進行沖洗,使用的數據是這支底片和特定藥水的時間,但是要加10%,把可能的X光污染強迫顯影出來。若最終結果負片乾淨,掃描結果沒有怪異顆粒聚合狀態,通常也就是會正常上架,這部分沒有白平衡的問題。

        前陣子也發生過某一盤黑白電影底片的第一支出現了疑似漏光的痕跡,為求保險,我們沒有正常上架,而是由LAB junior printer 全部以員工價買下,也還好的是,junior已經花了七八個小時做好了這支黑白電影底片的顯影數據,而也還好100多支,junior差不多可以拍一年,我們自己吸收。

各廠牌的100英呎靜態攝影黑白底片。

        這就更簡單一點,由於彩色負片沒有100英呎可以進貨,LAB也就只有販售黑白。通常我們會取出該批貨裡頭最低成本的廠牌,取出該盤的第一支,部分拍攝,接著顯影,也一樣是這支底片和特定藥水的時間,但是要加10%,把可能的X光污染強迫顯影出來。若最終結果負片乾淨,掃描結果沒有怪異顆粒聚合狀態,通常也就是會正常上架,這部分沒有白平衡的問題。

        前陣子遇過在安裝某廠牌底片時候,邊緣摸起來粗糙(安裝底片到分片器當中是不可視的),分裝出來果然發現出廠時,底片齒孔已經被切歪了,該盤也沒有上架,因為這很可能會造成相機過片或回片時將底片撕裂。(參考綠色的羊與白色的海豚 # 009 藍波刀事件

LAB百元有找的自有品牌黑白底片。

        在初期的時候,由於擔心源頭製造工廠的不穩定,我們取出該盤的第一支底片,也進行了如前段所述的測試,並沒有看到怪異痕跡。但是為求慎重,我們將該盤底片每分裝出一支就給上一個流水號,並在第10支發現了怪異痕跡,至今我們仍無法解釋那個痕跡,跟工廠確認也沒有得到好回答。於是這一批幾百支的有著流水號的自家品牌底片,並沒有掛上自家品牌上架。

        LAB聯繫了三位非常非常非常熟悉的歐友,說明了完整狀況,以近乎成本的價格分別售出了一些,剩下的則由我吸收。而即便後續追蹤流水號,在第30支之後就不再出現痕跡,我們依舊保留了這一批底片,並且全部貼上標籤註明可能有漏光痕跡。

        後來,我們也將加註流水號的分裝方式放進分裝SOP,以便追蹤耗材問題。

        這些才叫做進貨時的測試底片。

        而不是從上游進貨已經是一支一支分裝電影底片的樣子,三、四百支只抽測幾支,那沒用的。當然啦,如果沒有自行進貨的能力,沒有自行分裝的能力,當片子出問題,本就百口莫辯,然而賠一支、免費沖洗、追究上游廠商,這些賠償在拍攝者的時間面前,都是廢物。


    RECENT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