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閃光燈的前提

是你得搞清楚用閃燈是為了什麼。

說起來簡單,但現實是多數人連曝光是為了什麼都不知道,整天只知道調整測光模式、對焦點、N區評價測光之類的。這篇我也不想多討論這些拍攝目的、思維面的問題,不適合用寫的,這種討論除了因人而異,還有就是莫忘世上蠢人多。

我使用閃燈,就和測光一樣,我是很少使用自動閃燈的,誠然是很多資訊說有著TTL的閃燈有多準,但絕大多數人的拍照場合,使用閃燈的TTL功能差不多就跟使用自動曝光一樣蠢。至於有多蠢,倒是要從全手動閃燈操作的數學問題說起。

Guide Number (GN) = D x f-number 閃燈最大出力值 = 距離 x 光圈值

但具體來說,這「距離」是什麼距離?一般說法是「直打閃燈到主體的距離」,不過正確理解是「這個距離上的東西,不管多黑多亮,ISO為100的時候,直打閃燈都可以將閃燈光線送上去」。

有這個正確理解,就發現事情好玩多了,先來訂好一個應用題,一支GN 11 的閃光燈,一顆50mm鏡頭,ISO 100(底片或數位都可以):
  1. 閃燈曝光與對焦距離:假設拍攝主體落在1.2m左右,根據公式,僅需將光圈設定於11,便能夠確保最終影像的主體看起來有閃燈光線
  2. 閃燈曝光與景深:根據所習慣或需要的光圈值,反過來就可以挑選需要的閃燈大小,不用裝著大閃燈,卻要進menu將出力降低
  3. 更有趣的是,雖然有著GN=Dxf的公式,但現實來說,不可能D之後就完全沒有閃燈影響,反過來說,如果將光圈比公式計算所得再縮一格,其實也就是在主體上「略微增亮」,用的好的話,跟在暗房裡頭對人臉減光是一樣精準的。
根據這種基本概念,閃燈其實是一種可以做到強烈控制影像的工具,以我的創作思維來說,使用閃燈是為了將主體強制孤立,換言之,除了利用小光圈將景深延長、縮短閃燈距離以外,將快門調到最高速度,也是常用的手法,舉例來說,在一般ISO400可用f/4、60的曝光值拍攝的室內場景,拍攝主題為理髮師手臂附近,我會使用canon 90ex閃燈,40mm鏡頭,GN大概為18(因為ISO是400,不是100),這樣光圈我會開在16,閃燈距離就是1.1m,就很適合近距離拍攝barber的手臂到客人頭顱的範圍,此時可以手動對焦固定在1.1m,景深足夠應付,快門則會設定在200,這是canon eos 3的最高同步速度,這樣一來環境需要f/4, 60進行曝光,我卻用f/16, 200拍攝,但閃燈卻又因為光圈小而縮短,基本上只要barber後方沒有高反光物、過近的牆面、甚至是穿黑色衣服,都可以將畫面拍攝成孤立狀態。

這種拍攝前的算計,就是老鳥和新手的差異。新手總認為軟體編輯可以做到一切,然而這種認知是可怕的,當你認為編輯可以做到一切,在拍攝現場基本上就沒有將眼睛、相機、未來的相片連結起來,拍攝當下就是個「碰運氣的拍拍看」。這甚至延伸出另一差異,老鳥的多拍看起來拍的浮濫,但老鳥知道這叫做多給自己一點機會,因為他的眼睛、相機、未來的相片在腦子都有所連結,一但要拍,那叫做機會來了要把握。新手的多拍,經常就淪為連拍。


將主體孤立出來,這樣類似的內容形式,那時候是將近60分鐘拍掉1捲底片,而這個步驟大概是在第10分鐘就發生了,我不知道,也不該知道,流暢的BARBER工作室不等人的,你只能不斷往前,站在前線拍攝。


我也沒啥好燈,因為會用的話,就知道580EX之類的大閃燈並沒有比較厲害,相反的,大中小閃燈都準備著才是應對現場狀況的解方。不過用小閃燈要留意,回電速度比較慢,你得對你要拍的東西更果決一點。


RECENT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