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紀
很久沒有長篇,寫一點。
相片在這裡 https://flic.kr/s/aHsmMs2Ss8
其一
今天做的是將ECN-2工作液回收靜置一天一夜,做第二批次沖洗,要確認一下這個第二批次的質量下降到什麼程度。其結果確實有下降,清晰度和發色的明確程度都有下降,不過誠如同好所言,這種程度的下降在光學放相可以調整,更不用說數位掃描是更好調了。那麼到底是什麼程度呢?是一個三天兩頭就在處理電影底片的人才看的出來的程度,所以我看的出來,也無法忍受這種東西過關。(參考連結相片標題999-20-04-08_7-flickr至999-20-04-08_17-flickr)
其二之一
以前自己拍的電影底片都給有能力的沖印店處理,但是直到近期是使用翻拍來取得電子檔,經常會發現有著白點、白線或各式各樣的不同顏色的點,而且片子很多灰塵、毛屑,這也讓我搬出好久沒用的EPSON GT-X980來做ICE除塵。現在採用自配ECN-2藥劑,估計是現配現用、用後就拋棄,其發色、清晰度比沖印店好很多(因為沖印店多半是使用KODAK補充型藥劑,那其實只適合天天大量沖洗的大型商業機器使用)
其二之二
那些白點、白線、色點,其實都是電影底片碳層的殘留,或乳劑面的輕微刮傷導致的。在 Sam Lok 的協助講解下,我們在除碳、清潔這個重要環節下了很多功夫,負片出來十分乾淨,因為SAM使用的掃描儀沒有自動除塵功能,我使用翻拍也沒有自動除塵,但是極度龜毛的進行手工除碳之後,片子十分乾淨。
其三
相片標題999-20-04-08_21-flickr至999-20-04-08_25-flickr,使用GN 約為 9的閃燈,光圈22,快門45,計算後應該是0.4米的物體會接收到足量的閃燈(向後遞減),但我忘記了這相機裝的是200度底片,所以足量閃燈的距離更遠了一點,而這個曝光值在暗房作業下,環境拍起來是暗的。總之,閃起來的狀況很合理,手動閃燈就這樣簡單,遠比自動閃燈簡單,就像對暗部測光,遠比自動測光簡單。
其四
相片標題 999-20-04-08_26-flickr 至 999-20-04-08_33-flickr,是我在點修 Marco Marco Marco 的相片,將塵點和較小的高光修掉。相片標題 999-20-04-08_37-flickr 至 999-20-04-08_41-flickr,是在局部漂白,主要是淡化臉部的斑、將人物眼睛點亮。
以這二段印樣來看,同樣有框到我的臉的,以點修的部分拍得比較好,沒有框到臉的則是漂白的部分比較好。因為點修部分的拍攝目的比較接近是【這人做這事有多認真】,所以框到人臉,呈現人臉與事件的超近距離,合乎目的,讓相片成立,假設把臉遮掉,或者那幾個臉比較小的,相片的力道就弱了。這一部分,我認為999-20-04-08_32-flickr拍的最符合目的。(但是999-20-04-08_26-flickr比較好玩哈哈哈)
而漂白部分,從連續的印樣可以看的出來, 蕭奕德 是想要拍攝【事件及其操作】,這時候框到我的臉的那幾格,反而都因為我的臉把影像完整度稀釋掉了,加上我的臉也不夠亮,顯然當場他確實不需要(或沒想到)我的臉的作用,要不然是可以直接調整暗房的軌道燈,把我的臉打亮的。這一部份,我認為999-20-04-08_38-flickr拍的最合乎目的。
其五
相片標題999-20-04-08_20-flickr,沒什麼,就是電影底片的寬容度真的很屌,這一格無論降低高光或抬起暗部,細節保留程度都很不錯。
相片在這裡 https://flic.kr/s/aHsmMs2Ss8
其一
今天做的是將ECN-2工作液回收靜置一天一夜,做第二批次沖洗,要確認一下這個第二批次的質量下降到什麼程度。其結果確實有下降,清晰度和發色的明確程度都有下降,不過誠如同好所言,這種程度的下降在光學放相可以調整,更不用說數位掃描是更好調了。那麼到底是什麼程度呢?是一個三天兩頭就在處理電影底片的人才看的出來的程度,所以我看的出來,也無法忍受這種東西過關。(參考連結相片標題999-20-04-08_7-flickr至999-20-04-08_17-flickr)
其二之一
以前自己拍的電影底片都給有能力的沖印店處理,但是直到近期是使用翻拍來取得電子檔,經常會發現有著白點、白線或各式各樣的不同顏色的點,而且片子很多灰塵、毛屑,這也讓我搬出好久沒用的EPSON GT-X980來做ICE除塵。現在採用自配ECN-2藥劑,估計是現配現用、用後就拋棄,其發色、清晰度比沖印店好很多(因為沖印店多半是使用KODAK補充型藥劑,那其實只適合天天大量沖洗的大型商業機器使用)
其二之二
那些白點、白線、色點,其實都是電影底片碳層的殘留,或乳劑面的輕微刮傷導致的。在 Sam Lok 的協助講解下,我們在除碳、清潔這個重要環節下了很多功夫,負片出來十分乾淨,因為SAM使用的掃描儀沒有自動除塵功能,我使用翻拍也沒有自動除塵,但是極度龜毛的進行手工除碳之後,片子十分乾淨。
其三
相片標題999-20-04-08_21-flickr至999-20-04-08_25-flickr,使用GN 約為 9的閃燈,光圈22,快門45,計算後應該是0.4米的物體會接收到足量的閃燈(向後遞減),但我忘記了這相機裝的是200度底片,所以足量閃燈的距離更遠了一點,而這個曝光值在暗房作業下,環境拍起來是暗的。總之,閃起來的狀況很合理,手動閃燈就這樣簡單,遠比自動閃燈簡單,就像對暗部測光,遠比自動測光簡單。
其四
相片標題 999-20-04-08_26-flickr 至 999-20-04-08_33-flickr,是我在點修 Marco Marco Marco 的相片,將塵點和較小的高光修掉。相片標題 999-20-04-08_37-flickr 至 999-20-04-08_41-flickr,是在局部漂白,主要是淡化臉部的斑、將人物眼睛點亮。
以這二段印樣來看,同樣有框到我的臉的,以點修的部分拍得比較好,沒有框到臉的則是漂白的部分比較好。因為點修部分的拍攝目的比較接近是【這人做這事有多認真】,所以框到人臉,呈現人臉與事件的超近距離,合乎目的,讓相片成立,假設把臉遮掉,或者那幾個臉比較小的,相片的力道就弱了。這一部分,我認為999-20-04-08_32-flickr拍的最符合目的。(但是999-20-04-08_26-flickr比較好玩哈哈哈)
而漂白部分,從連續的印樣可以看的出來, 蕭奕德 是想要拍攝【事件及其操作】,這時候框到我的臉的那幾格,反而都因為我的臉把影像完整度稀釋掉了,加上我的臉也不夠亮,顯然當場他確實不需要(或沒想到)我的臉的作用,要不然是可以直接調整暗房的軌道燈,把我的臉打亮的。這一部份,我認為999-20-04-08_38-flickr拍的最合乎目的。
其五
相片標題999-20-04-08_20-flickr,沒什麼,就是電影底片的寬容度真的很屌,這一格無論降低高光或抬起暗部,細節保留程度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