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掃描

現在算是以暗房在玩拍照,但曾經也很依賴底片掃描,交給店家掃描、epson gt-x970、nikon coolscan 9000ED都用過好一陣子。

nikon coolscan 9000ED 的使用經驗在大學時期,當時彩色黑白都拍,比例大概一比一,黑白都在社團沖洗,所以流程上自己掃很合理,但是底片得剪開一段一段的安裝到片匣,如果三八一點掃千萬畫素TIFF,一捲大概要40分鐘,這還是全自動掃描的時間,不包含因為掃了TIFF就想東調西調的時間。雖然社團有暗房,但也沒想過要用,這段日子挺開心的,因為不會去看自己拍了什麼,就是在拍,在享受這種流程而已。

拍彩色就不是都自己掃了,印象中掃沒幾捲,畢竟店家都可以「沖掃」在做,我又何必花那時間自己掃描,直到拍的底片種類多了,開始注意到不同的底片的掃描影像,某些地方相同,某些地方不同,說不上來的怪,但要對六百萬畫素的JPG調整也沒什麼能調的,後來自己掃了幾捲,用上了9000ED的內建底片參數,得到了不一樣調性的影像,這才發現店掃的東西不是不行,只是不同底片的顏色會各自有一個該底片的通用範圍(其實也就是網路習慣講的「發色」),但是亮度反差卻都是差不多的。

隨著時間過去,以底片拍攝的花費、時間、看過的集子多了,這種自己掃黑白、店家沖掃彩色的東西我越來越看不下去,甚至有好幾年我只用NINON D80拍照。


RECENT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