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e system 的應用題:以顯影控制或相紙反差級數控制反差?(前言)
前言
zone system,應該每個玩黑白底片的人或多或少都聽過,甚至掛在嘴邊讚嘆過。這主要是因為zone system不算難懂,畢竟那是一個沒有精密儀器的年代(1930年代,由 Ansel Adams 及 Fred Archer 提出),可以參考這個網站:Understanding & Using Ansel Adam's Zone System。讀起來很好消化,事實上,zone system就這麼簡單,神話它一點意義也沒有。
zone system不需要真的去做過一遍,大量的拍攝測試用底片,過程既花時間,而且滿無聊的,這就是它易學難精之處,因為就算Ansel Adams再世,換了沒用過的底片或顯影液,他還是得重做測試。但是我得強調,對Zone system做通盤的了解是絕對必須的,即便你沒有自己沖洗底片,如果只是嘴巴講講Zone system有多厲害,最終也只會將Zone system變成放相的一大阻礙,而非所有職業暗房人或攝影人對於zone system的正統理解:
下面還有幾篇文章,先談整體及局部反差、各自對應的幾種控制方式與比較,將負片密度範圍(negative density range)及相紙反差級數(paper grade)整合起來理解反差控制,最後才能夠理解為什麼建議以zone system 控制整體反差,並且利用其他方式控制局部反差。
我盡量寫軟一點。
zone system,應該每個玩黑白底片的人或多或少都聽過,甚至掛在嘴邊讚嘆過。這主要是因為zone system不算難懂,畢竟那是一個沒有精密儀器的年代(1930年代,由 Ansel Adams 及 Fred Archer 提出),可以參考這個網站:Understanding & Using Ansel Adam's Zone System。讀起來很好消化,事實上,zone system就這麼簡單,神話它一點意義也沒有。
zone system不需要真的去做過一遍,大量的拍攝測試用底片,過程既花時間,而且滿無聊的,這就是它易學難精之處,因為就算Ansel Adams再世,換了沒用過的底片或顯影液,他還是得重做測試。但是我得強調,對Zone system做通盤的了解是絕對必須的,即便你沒有自己沖洗底片,如果只是嘴巴講講Zone system有多厲害,最終也只會將Zone system變成放相的一大阻礙,而非所有職業暗房人或攝影人對於zone system的正統理解:
zone system無法取代所有的暗房技巧,但它可以令所有看似為了補救的技巧成為創意工具。以良好的負片作為起點,不為別的,就為了暗部細節及亮部細節存在,一旦用起其他放相技巧,能夠讓「可以看的相片」成為「好相片」。是說,這也不難,就是利用zone system 在顯影階段控制整體反差(overall contrast),放相階段再以其他技巧控制局部反差(local contrast)。
下面還有幾篇文章,先談整體及局部反差、各自對應的幾種控制方式與比較,將負片密度範圍(negative density range)及相紙反差級數(paper grade)整合起來理解反差控制,最後才能夠理解為什麼建議以zone system 控制整體反差,並且利用其他方式控制局部反差。
我盡量寫軟一點。